粉丝300多万的博主,举办美胸大赛、美腿大赛;自称身价数百亿的微博大号宣扬“征美女生孩子”——“网红”鸡汤,毁你三观的毒药。疫苗不能打、母乳喂养饿死孩子——医疗健康谣言兴风作浪,只为赚点击。老人网民成自媒体谣言最大的受害群体,打着养生、优惠幌子的文章,背后不过是营销或骗局。
有媒体总结到,温水煮青蛙,青蛙忘记了挣扎——这也许是不良自媒体侵蚀你生活的最好写照。不论是年轻白领、退休老年,农民工还是大学生,都免不了成为他们手下的一只“待宰绵羊”。可以说,自媒体已经将公众从8岁坑到80岁,侵蚀甚至是毒化人们的生活。
与此同时,在新媒体传播的碎片化、娱乐化背后,也暗藏许多隐忧。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在享受新媒体工具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大学生也在探索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数据观讯(记者 金毛毛) 5月26日,新榜创始人、CEO徐达内在数博会“跨界与融合:媒体大数据创新高峰论坛”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今天内容生产的门槛在降低,人的价值会越来越有所体现。媒体的价值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人是最终的流量入口,为受众把内容推上去才是最重要的。
在实际操作上,媒体要谨慎选择采访专家,根据相应的选题找对应领域的专家,从而在专家、媒体以及年轻人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其实,媒体与专家的选择是相互的,总是“博流量”的媒体也会慢慢失去一些提中肯、实用建议专家的青睐。因此,每一位媒体人都应该摒弃浮躁心态,时刻保持学习状态,增强报道的专业性。只有自身先充分理解报道内容涉及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在专业学者和年轻人之间充当沟通、释疑的桥梁。
智能写作方面,是用机器提升报道效率。目前在机器采访、机器写作、人机协同等技术上都有较大进展。川观新闻研发的大川机器人,主要特点是基于“党媒知识图谱”,为时政主流信息提供更智能、更高效的机器写作服务。
在新媒体平台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这与时代进步、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智能媒体的技术应用,体现在用AI来驱动内容的策、采、编、审、发、反馈等全流程。
曾负责南开大学微信公共账号运营的该校毕业生闫恺和吕松鸿,在与关注者的互动过程中也看到了变化:用户对信息的价值取向呈现明显的发散性,更偏好于轻松愉快的信息,有过度娱乐化倾向。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毅。受访者供图
另外,ChatGPT的责任和问责也值得关注,它对于所有的输出无法担责,权利和义务是相伴相生的,所以何谈版权问题。目前,人类构造看似智能的信息处理工具,人仍然是责任主体。同时,人工智能生成技术也需要关注用户知情同意的问题,研发方和服务方不能混淆它和人之间的边界,需要明确告诉用户是人工智能在服务,所带来的后果是人工智能没有办法承担的。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赵晓光表示,自己是科技界的委员,也进行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未来将在这一领域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人工智能在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和数据融通处理中发挥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赋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业态。“未来五年,我将着重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新技术领域的创新,并在这些方面做更多调查研究工作。”
树立前沿理念
为了筹备这个未来媒体数据联合研究院,我们也是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去和学校联系、讨论,怎样才能把一个产业界的问题去带到学校,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去帮助我们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