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近期的日常咨询中发现,许多人对于在公司成立后才加入成为股东(即非发起人股东)的股权取得方式存在一定的混淆,区分不清增资扩股与股权转让的区别。或者说,是未能理解其取得股权的方式,从而未能很好的保护自身享有股东之权利,或防范应有之风险。
因每次的咨询并无法一次性将此问题解释得面面俱到,因此笔者以有限责任公司为切入点,以新增股东的视角,简析“增资扩股”与“股权转让” 之区别及风险防范,以供参考。
个人浅见:
在技术储备方面,7月20日,羲和未来建立了西安研发中心,合作了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相关团队,针对下一代家庭微电网技术加速研发,已完成家用微电网关键技术和算法的开发;开发了独特的家用光储充系统,实现了光储充一体化,帮助海外大独栋用户实现电动车入户后的能源独立,降低高昂电费,带来家用建筑能耗和电动车充电能耗智能平衡的经济性;独创微电网技术,实现了家储便携产品的热插拔多场景一体化式使用体验;开发了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采用AI算法带给用户越用越智能,越用越节电的体验。
(二)“优先”是否是“同等条件下优先”?
(1)甲1出资金额:人民币【 】 元;持股比例:【 】% ;
对上述两个理由,下文将分别给予剖析。
如果说确认增资决议无效、支持原告股东行使先缴权、责令被告公司继续履行认缴协议的判决都将撼动公司资本和公司经营的稳定性,操作难度和成本也较高的话,那么,法院判令公司对原告股东损害赔偿,或许是一个既能对原告提供补偿,又比较温和的救济方式。损害赔偿的难点在于,如何计算原告因未行使先缴权而遭受的实际损失。
[50]例如,徐永华等诉东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案的判决认为,股东放弃自己的先缴权并同意其他股东认缴,是股东对其先缴权的处分,是有效的。李志.徐永华等诉东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股东权案.见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8年商事审判案例卷)[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180.
在监管方面,2021年10月15日,国内首批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公布,需要额外执行不等的附加资本要求,且须由核心一级资本满足,这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资本补充要求。
鉴于:
ST开元表示,公司拟增资时,目标公司的主要产品发生了重大变化,且企业营收规模和利润情况也发生巨大增长,因此目标公司估值也相应获得较大提升。
转让先缴权意味着股东在保留股东资格及其他权利的同时,将先缴权分离出去而由他人行使。受让先缴权的人可能是公司其他股东,也可能是原股东以外的人,这两种情况应当分别讨论。我们假设某有限公司的股东甲实缴出资比例为10%,在公司决定增资时,甲将自己的先缴权转让给乙(乙可能是该公司股东,也可能不是),有两种可能的结果:
上述惠誉博华报告还提到,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下降,使2022年中小银行资本工具发行规模锐减,在面临资本补充压力下,地方政府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有效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
派发特殊股息延续慷慨风格,年度分红有望重启
(1)公众人士知悉或将会知悉的任何信息(惟并非由接受保密信息之一方擅自向公众披露);
推动IPO募投项目建设的同时,同益中(688722.SH)启动上市后首笔对外投资,加码产能扩张。
11月15日晚间,同益中披露公告称,公司拟以1.8亿元增资盐城优和博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和博”),以取得后者70%股权。
公告显示,优和博已取得了年产30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项目的建设手续,其中第一期1000吨产能已达产。由于此前还处于项目建设阶段,优和博未能盈利。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随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需求旺盛,同益中实现量价齐升。同时公司此前投建的产能扩张项目投产,规模效应显现,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34亿元、1.12亿元,同比增长225.22%、206.14%。
根据投资方案,同益中拟以自有资金约1.8亿元认购优和博新增注册资本1.4亿元,认购完成后同益中将持有优和博70%的股权。
对于同益中而言,此次增资优和博是其快速提升产能、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方式。据公告披露,优和博成立于2018年4月,目前吴金山、优而强分别持有其57%、43%股权。此次增资完成后,二者的持股比例将分别降至17.1%、12.9%。
截至今年3月末,优和博资产总额1.74亿元。根据评估,优和博股东全部权益账面价值为2248.27万元,收益法评估后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7980.14万元,增值额为5731.87万元,增值率为254.95%。
受上述投资消息影响,11月16日开盘后同益中股价迅速拉高,盘中最高涨幅超过16%,尾盘收涨10.72%,报21.59元/股,总市值48.51亿元,一日增长4.7亿元。去年10月19日上市至今,同益中的股价累计已上涨近3.8倍。
作为公司上市后的首笔对外投资,同益中主要为快速扩充公司产能规模。而在去年10月,同益中通过IPO募集资金2.53亿元,也主要用于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产能扩建项目。
2021年,同益中上市首年,随着年产4060吨高强聚乙烯纤维项目一期投入使用,产能释放体现规模经济效益,驱动同益中盈利能力提升。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亿元,同比增长16.95%,扣非净利润4504万元,同比增长15.67%,但因上年收到补助等因素影响,当期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7.72%,为5252.79万元。
今年以来,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复合材料市场同步实现量价齐升,同益中业绩增长提速。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91.93%;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34亿元、1.12亿元,同比增长225.22%、206.14%。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同益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23.35%;复合材料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181.54%,产品综合单价比去年同期增长37.34%;毛利率40.73%,比去年同期增长7.13个百分点。
而为了提升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巩固和保持公司产品和技术的领先地位,同益中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合计2130.24万元,同比增长62.04%,占当期营收的比例约为4.65%。